Shanghai Zhenka Industries Co.,ltd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首页 企业简介 产品中心 技术资料 说明书下载 工程案例 联系方式
   企业新闻  (7)
   技术文章  (151)
   参数选型  (11)
   业界动态  (31)

   咨询热线
 售前报价
   杨先生 13402030803
   电  话:021-51860685
 
外贸部
  电  话:13585757521
售后服务
   卜先生 13611667605
 
   传  真:021-51861217
   E-mail:zksy88@163.com
   地  址:颛兴路358弄

 公司公众号:k51860685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锅炉燃烧器烧损原因及防治对策
 

燃烧器烧损原因分析

1 炉膛温度偏高

  炉膛火焰中心温度偏高,炉膛高温烟气对燃烧器的辐射换热增强,导致燃烧器喷口壁面温度增高。这是导致燃烧器烧损的一个原因。

2 炉膛火焰中心偏斜

  燃烧器热态试验结果表明:从四角测得的炉膛温度和燃烧器喷口的温度分布明显不均。炉膛火焰中心偏斜,也会导致燃烧器烧损。从一次风管风速测量结果看,同层四角燃烧器的 一次风喷口风速明显不均,各层喷口一次风速均低于设计值。同层一次风喷口风速偏差大,是造成炉膛火焰中心偏斜的一个原因。一次风速偏差大及一次风速偏低都会导致燃烧器喷口 的损坏。

3运行控制方面的原因

3.1 煤粉着火距离太近

3.2 一次风速太小会造成煤粉着火距离太近。在运行中,控制的一次风总风压太低, 就可能造成着火距离太近,从而引起燃烧器喷口的过热变形直至损坏。

3.3 二次风风速太低也会造成着火距离太近,造成燃烧器喷口的损坏。

3.4 煤种变化的影响

  煤质变好,挥发份提高后,一次风喷口的煤粉着火距离变近,运行人员未能及时调整好一次风和二次风,以适应煤种的变化。

3.5 煤粉细度太细

  从两个月的煤质分析报告看,电厂运行煤种的可燃基挥发份在15%23%,灰份在25%左右,对应控制煤粉细度R90zj应为 14.5%21%,而运行控制的煤粉细度R9012%左右,造成一次风喷口的煤粉着火距离太近,从而引起燃烧器喷口的过热变形直至损坏。

3.6低负荷运行时上层一次风喷口冷却不够

  在低负荷运行时,未投用的一次风喷 嘴,几乎处于干烧状态,得不到足够冷却,从而造成燃烧器的过热、变形直至损坏。

4. 燃烧器设计方面的原因

4.1 材质方面

  燃烧器选用的合金钢材料,不能满足锅炉正常运行时燃烧器耐磨损、耐高温的要求。

4.2 结构方面

  煤粉浓缩、预热燃烧器的喷口结构设计不够完善,在喷口处产生强烈的热回流造成喷口温度过高,使喷口过热变形、损坏。

5. 燃烧器烧损的防治对策

5.1 改进燃烧器设计

5.1.1 改善燃烧器结构和防磨性能

  对煤粉直接点火燃烧器的预热筒,设计时应对筒壁厚度及内筒长度进行适当改进,选择优质合金钢材料,增加防磨耐热性能。对于煤粉浓缩、预热燃烧器,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燃烧 器的耐磨损、预热室的耐高温性能。

5.1.2 上层一次风喷口增加周界风设计

  周界风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:高负荷时,周界风是开的,此时周界风的作用是加强一次风强度,防止煤粉扩展而冲刷周围水冷壁,并及时补充燃烧所需氧量;周界风的存在也削弱了水冷壁附近的还原性气氛,避免水冷壁发 生高温腐蚀;在低负荷时,可以满足在停用1台排粉机时,上层一次风喷口的冷却要求,防止燃烧器的烧坏。根据江苏省电厂锅炉燃烧器调研情况看,在高负荷时,投运周界风还可有 效地控制燃烧器的煤粉着火距离。

5.2 确保炉膛设计切园正确

  利用停炉机会,检查燃烧器的安装角 度,确保炉膛设计切圆的正确。做好2号炉一次风速的冷、热态的调匀试验及二次风的冷态 挡板特性试验,保证炉膛火焰的中心不偏斜。

5.3 加强运行控制调整

5.3.1 运行人员应及时掌握入炉煤种的变化,根据煤质分析报告,相应调整好制粉系统的 运行,保证煤粉细度在最佳范围。

5.3.2 锅炉运行人员应经常观察煤粉的着火情况,控制煤粉的着火距离离一次风喷口出口 约500800 mm。根据煤粉浓缩、预热燃烧器的壁温情况及时调整补气门的开度。

5.3.3 运行人员在高低负荷工况时,都应调整好炉内燃烧,调整好一次风、二次风的配比, 保证炉膛火焰不偏斜。

5.4 重新进行燃烧器设计计算

  针对目前煤种比原设计煤种要好的情 况。重新进行燃烧器设计计算。新设计燃烧器时,应考虑适当减少一次风喷口面积,提高一次风喷口风速至2528 m/s。燃烧器改造后,要确定合理的燃烧器壁温热电偶安装位置,以便运行中能真正起到监测作用。

 

_版权所有:上海珍卡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:上海市闵行区颛兴路358号(200210)B
电话:+86(021)51860685   传真:+86(021)51861217
沪ICP备16039745号-1  E-mail:

 

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5290号